盈科资本施正政:生物医药投资宗旨是发现和创造临床价值

2021-07-10

生物医药股权投资,一个壁垒超高的黄金赛道。短短十年时光,一艘生物医药领航战舰在盈科资本诞生。仅过去一年时间,盈科资本生物医药团队已布局了数十个生物医药核心项目,涵盖癌症、超级细菌感染、细胞免疫治疗、紧缺疫苗、代谢性疾病、分子诊断等细分赛道上的龙头企业。

在“生物医药行业投资+生命科学产业控股双战略”指引下,盈科资本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头部效应进一步彰显,已位列中资创投前6强的投资机构。为了探秘盈科资本生物医药的核心底色,记者走访了盈科资本,与盈科资本合伙人、生物医药事业部总裁、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施正政教授进行了独家对话。

生物医药投资宗旨:临床价值为王

“在生物医药领域,施正政教授有着科学家的专业性、对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怀着执着的信念,并具备产业投资人的职业性和商业敏锐度。这与盈科资本生物医药价值投资的理念不谋而合,我当时预感到施正政教授是盈科资本要找的同路人。”盈科资本董事长钱明飞向记者讲述。

施教授具有30多年中美两地医学研究和创新药研发的经历,不仅获得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R01号基金,在贝勒医学院和康奈尔医学院培养了大量博士、博士后,而且在国际知名药企领导研发出多个上市药和临床阶段新药,在医药产业发展和投资布局有着读到的见解和清醒的思考。

“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持续的朝阳产业已是不争的事实。”施正政教授表示,随着人口结构的老年化、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家药品监管政策的改革、大量人才归国创业、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再加上新冠疫情激发了全社会对医疗行业的重视程度,生物医药成为中国投资最热门行业之一。“我和团队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不同的项目计划书,显然我们不能把有限的注意力和资本分配给所有项目。”施正政教授强调,“衡量、取舍是我们时刻在做的事,决策的重要标尺就是投资理念。”在学术严谨的施正政教授看来,“发现和创造临床价值”是生物医药投资的核心逻辑。

生物医药价值比拼:做大分母

在2020年的医保谈判中,几家知名药企生产的国产PD-1抑制剂(肿瘤免疫治疗药物)遭遇近80%的平均降幅,引发了业界人士对创新药投资回报的忧虑。施正政教授指出,医保谈判未来将成为创新药进入医保的主流途径,国家医保局进行定价谈判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药物经济学测算。他表示,药物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增量成本效果(ICER)计算公式:ICER=△C/△E(成本增量/效果增量)。如果一种药品想要在价格谈判中占据优势,则需要尽可能降低其ICER。从公式上可以看出,降低ICER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降低△C,即降价;其二是提高△E,即提升临床价值,就是与现有的疗法相比,能更好的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事实上,从分析已公布的谈判成功的药品,可以看出,降价幅度较小的药物,多为较少替代治疗方案、临床优势显著的药物;而降幅较大的药物,多为有较多替代方案、临床优势不明确的药物。前面提到的国产PD-1抑制剂类药物,之所以面临激烈的竞争格局,遭遇大幅度的医保降价,从深层次究其原因,是在于没有证明具有明显优于同靶点竞争对手的疗效。PD-1大幅降价只是me-too类创新药(派生药)降价的前兆,那些靶点相同的me-too类创新药,因为临床价值相似,没有提升△E的空间,仅剩降低△C,即降价一条路可走。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国内新药研发也从原来的的模仿/跟进(me-too/fast-follow)模式转变追求first-in-class(药物新靶点原创药物)。

施正政教授强调,在新形势下,医药投资者不妨将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应用到投资项目的遴选和评价上来,就是以“提升△E,即临床价值”为宗旨。与其投热点、追风头,总是面临追不上、投不进的窘境,不如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个拟投项目的产品是否具有临床价值;它与同类产品或前一代产品比较,是否提升了△E。“E”(效果)是指一项医疗保健干预措施对病患产生临床方面的效果(死亡率、治愈率、获得的生命年、住院时间、截肢等),或生存质量的影响。而△E也有不同的分层,最高级别的是对无药可治疾病的0到1的突破,通常是first-in-class药物才能做到的,不排除“老药新用”有时候也能产生一些突破;第二档是针对现有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存在重大不足能提供的改进方案;第三则是针对现有药物在使用的方式方法上对医生、患者而言存在很大的不便利性进行优化。总而言之,如果一个创新药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或者相比现有疗法能更好的解决患者需求,它就有投资价值,反之,一个企业如果找不到△E,只是在△C上讲故事,我们需要格外谨慎。

睿智的抉择终会与时代机遇汇流,深刻的远见总是与未来大势不谋而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7月2日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了临床价值的引领意义。上述意见稿态度鲜明地明确提出: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

面向2030年代的五大投资疾病领域

盈科资本注重临床价值的特色,不仅仅立足于解决目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而且-放眼2030年代人类医疗健康的刚需。在施正政教授看来,一款新药通常约有10年的研发周期,现在投资的项目面临的将是2030后的市场。施正政教授提出了五大疾病领域,盈科资本从这些领域出发先透彻研究再追踪发掘重点项目。团队第一个重点跟踪的领域是超级细菌和超级病毒。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大敌,有抗生素就有耐药性,人类一旦遭遇超级细菌或超级病毒方面的危机,死亡人数就可能以百万甚至千万级计量,此次新冠全球大爆发就是验证。第二个领域是衰老和相关退行性疾病,包括AD/PD(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这都是我们的重点,到了2030年,随着老龄化发展我们可能要面临这样的危机:80岁以上的人约一半可能有AD方面症状,这非常值得全社会重视。第三个是代谢病与肥胖,现在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一亿,而肥胖人群的比重越来越高。第四是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现在的物质生活虽然很充裕,但很多人精神压力不减,我们对精神方面的关注比较少,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这方面的针对性药药医疗。最后是癌症,尤其是难治性肿瘤的治愈:十年以后,随着医疗的进度可能很多肿瘤会被归类为慢性病了。“我对肿瘤攻克提出的目标是难治性肿瘤的治愈。”施正政教授表示。

投资和创业“双轮驱动”,发现和创造临床价值

追求临床价值的投资之路并非无垠坦途。目前市场上能找到的标的,绝大多数是me-too项目,如果我们找不到具有 “不可替代的或具有显著优势临床价值”的公司,或者标的公司估值贵得离谱,怎么办?施正政教授结合盈科资本在多年深耕布局以及自己的“产学研投”复合型产业经历,设计出了“创造价值”之出路。

施正政教授指出,价值投资包括两个阶段,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创造价值是更深度的绑定,需要更强的内功。对于创造价值式投资,盈科资本已经在悄然启动。据施正政教授介绍,公司旗下的盈科生命科学研究院是依托盈科资本成立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旨在面向2030年后人类健康的需求,发挥盈科资本投资能力和资源协同的优势,以“投资+孵化+产业化”模式,发现、投资和培育未来医药界的领袖人物和独角兽企业。研究院的使命 (Missions)便是直接投身于尖端生命科学的发现、颠覆性技术的发明、重磅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引领医学发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实现 “Live heathier, longer, and happier”。

“我从学习临床医学起步,转入基础科学和创新药,深知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的不易。如今机缘巧合,有机会促成优质的资本与生物医药产业的结合,于我而言,这是一份令人兴奋的圆梦事业。”施正政教授感叹道。在访谈的最后,他引用了全球医药巨头默沙东创始人乔治·W·默克在70年前的一个观点,作为他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寄语。“We try to remember that medicine is for the patient. We try never to forget that medicine is for the people. It is not for the profits. The profits follow, and if we have remembered that, they have never failed to appear. The better we have remembered it, the larger they have been.”(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制药是为人而不是为了利润,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利润就不会不出现:记得越清楚,利润就来得越多。)

“这句话也应该作为医药投资人的座右铭,我们所做的就是发现和创造临床价值,如果我们牢记这一点,投资的回报率就会随之而来”,施正政教授如是说。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