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沿着市场化方向稳步推进

2016-01-21

  金融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

  8月11日,央行发布声明称,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声明甫一公布,立即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担忧者有之,认为这项调整短期内会引发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加剧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风险,并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但更为主流的观点则是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致力于使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的决心,而且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市场化程度和汇率弹性。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作为基准汇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于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汇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鉴于此,优化做市商报价,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的改革需求日渐凸显。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媒体吹风会上明确表示,一个僵化的、固定的汇率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肯定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有利,因为一个有弹性的汇率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也是国际收支的稳定器,它会逐步调整一些不平衡,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的状态。

  本次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是金融改革沿着市场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改革的目的是市场决定汇率,让市场的供求关系在汇率定价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分析认为,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周期性的政策,外汇定价机制是整个金融改革的一部分,此次调整使得中间价格更加透明,经过中间价报价的改革,中间价更接近市场汇率,可以提高整个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和汇率的弹性,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为宏观经济创造较为稳定的外部条件。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表示,本次央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兼顾了国际化和经济的需求。他认为,为了更好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大势所趋。

  显然,本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近年来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必要步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在客观上要求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在金融领域,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资金价格来实现优化,利率和汇率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价格,是有效配置国内国际资金的决定性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从这一角度看,本次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要求。

  事实上,不仅仅是汇率改革,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整体步伐一直在不断加快。例如,已经走过20个春秋的利率改革最近两年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7 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后,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不断扩大,今年5月,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3倍扩大至1.5倍,并正式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今年6月,央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允许金融机构面向企业和个人发行市场化定价的大额存单。这一系列改革举措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存款利率完全放开的条件也已经基本成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金融体制改革中,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的改革将会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还是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其他改革,其目的均是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