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审提速背后:盈科资本详解Pre-IPO投资逻辑
2017-03-30
2017年的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数量超过10000家,成为承载中国经济转型希望的新型资本市场。沪深A股市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预期提高,以及新三板市场与沪深A股市场的估值差距,Pre-IPO项目受到市场追捧,投融资需求持续升温。
成立于2010年的盈科创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Pre-IPO阶段投资,七年来累计投资项目近80个,其中火炬电子(603678.SH)和南威软件(603636.SH)等11家企业已在境内外成功上市或并购退出。对于新三板市场和沪深A股市场之间、新三板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机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盈科资本董事长钱明飞。
《21世纪》:盈科资本近年投资的Pre-IPO项目退出情况如何,新三板公司是否为主要投资标的池?
钱明飞: 截至今年一季度,盈科投资项目进入IPO排队的企业共7家,其中凌志软件(830866)、秦森园林(832196)、扬子地板(430539)、国林环保(832938)4家公司为新三板公司。此外,盈科投资了华图教育(830858)、深装总(835502)、康泽药业(831397)这三家公司的并购重组,有望在未来退出后获得投资收益。
对于专注于Pre-IPO投资的盈科来讲,新三板是一个信息相对透明的标的池,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我们发现项目和筛选项目的交易成本。
但我们也要指出,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机构意识到这个细分市场的超额利润,涌入并抬高了部分新三板Pre-IPO项目的估值,因此盈科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向Pre-IPO之前阶段回溯,目的是找到真正价值被低估的标的。
除了IPO退出之外,我们也在产业领域发现更多行业整合机会,并购退出也是理想的方式,可以缩短项目投资周期。
《21世纪》:2015年到2016年,新三板市场曾掀起一场由“转板”预期而引发的投资热潮,但长线资金较少,并导致产品展期、清盘纠纷。盈科资本专注投资Pre-IPO项目,资金端情况如何?
钱明飞:我们也曾受到资金端不稳定的困扰:有项目却无资金对接,或有资金找不到合适项目,这种不匹配消耗了私募机构大量资源。
盈科资本与其他私募机构不同之处,在于盈科的受托资金90%以上都是来自大型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实力强大机构投资者,其中某大型机构单笔投资额高达20亿元,目前盈科超高净值个人资金仅占总盘子的不到5%。以机构受托资金为主的资金结构具有资金规模大、可持续发展性强,投资者关系维护成本低等众多优势。
《21世纪》:我们了解到盈科资本在Pre-IPO投资中采取“工厂化作业”模式,在创业板初创阶段,国内某著名PE也曾采用这种模式并大获成功。你对这种模式如何定义,有何独到之处?
钱明飞: 探索最佳路径,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盈科一直信奉的准则。盈科始终坚持专注Pre-IPO阶段的投资。
传统股权基金在投资一个项目时,项目经理往往会负责募、投、管、退的每一个环节,这种作业模式存在着专业不足、效率低下、单兵作战等不足。
盈科将投资流程分为项目开发、立项尽调、内核风控、投资决策、投后管理多个阶段执行,覆盖募、投、管、退的每一个环节。每个团队只负责其中的一个流程,保证了各个团队专业性、独立性,从而保障了公司投资项目的高效运行。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