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时代冒出这么多投资人?盈科资本李兵有话要说

2017-09-16

澎湃新闻记者 洪燕华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投资?
 

他说了这个小故事——

 

“今天上午我在面试员工,问他说你平时打游戏吗?他说打。

 

我说每天打到几点?他说打到晚上三点钟,我说那你早上还上课吗?他说上,八点就去上。

 

我说那你现在身体还好吗?他说很好。我说那你来吧,你这种身体条件就是典型的适合做PE。

 

前两天我面试员工,同样优秀,他说他晚上不打游戏,早上按时上课,成绩特别好,我就准备把他介绍给蒋行长,到上海银行来工作。”

 

说这个故事的是盈科资本高级合伙人李兵,他9月12日在上海银行浦西分行主办的“拥抱股权、智拓资本”2017年度股权投资论坛上以此为例说明PE(Private Equity,在中国通常称为私募股权投资)工作的特殊性。

 

随着国家多层次资本建设的逐步实施,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也在加速推进,特别是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多样化,私募股权在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也日益趋显。盈科资本高级合伙人李兵当天在“拥抱股权、智拓资本”2017年度股权投资论坛上做了题为“PE与银行合作新态势”的演讲,他强调说,现在对于股权投资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涌现出了一批投资人,他确实很有能力,也不按照套路出牌,以前老师傅的做法,2008年资深的投资人就被他们打死。

 

盈科资本有中国的“Pre-IPO之王”和“企业上市工厂”之称,是由知名股权投资专家钱明飞先生联合四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国有资本、金融机构及资深投行专家共同打造的专注于Pre-IPO投资策略的专业机构,也是国内唯一始终专注于Pre-IPO投资的机构,盈科资本目前管理股权投资基金40多支,管理资产规模达200亿元,90%投资人是大型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者。

 

“现在这个市场,除了勤奋之外,我们做PE的真的没有什么还可以拿出来的法宝。”李兵说,“市面上项目非常多,好的项目非常少,需要火眼金睛。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3点睡觉,8点起床的人来做这个行业,确实是个体力活。”

           \



 

 

以下为盈科资本高级合伙人李兵9月12日的演讲全文:

 

今天论坛我的发言顺序非常尴尬,前面有首席经济学家,后面有王总给我们讲资产配置,轮到我,主办方给我留了一个题目,叫PE与银行合作的新态势。其实PE和银行合作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所以讲到“新态势”这个命题非常难。

 

盈科资本是一家投行型PE,我们做的都是投行类业务。今天上午我在面试员工,问他说你平时打游戏吗?他说打。我说每天打到几点?他说打到晚上三点钟,我说那你早上还上课吗?他说上,八点就去上。我说那你现在身体还好吗?他说很好。我说那你来吧,你这种身体条件就是典型的适合做PE。

 

前两天我面试员工,同样优秀,他说他晚上不打游戏,早上按时上课,成绩特别好,我就准备把他介绍给蒋行长,到上海银行来工作。

 

我今天的题目可能有点偏题,我主要讲五部分。前面两部分跟大家大致聊一聊股权时代,特别是银行介入PE以后的一些动向。

 

第一部分讲讲,现在股权投资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些大家都非常熟悉,最主要的是钱多了,过去我们做股权投资的钱主要来自于高净值客户,或者说在10年之前,如果我们做过基金,做过私募募资都非常痛苦,都是找金主吃喝最后投些钱,做些资产配置。每个金主都要苦心给他洗脑上课,现在这些功课不用做了,大家都非常认知股权投资。这些都是小钱,大的钱来自国家队银行入手了,银行入手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轰轰烈烈的。

 

在座各位可能都在恨房地产,房地产的推波助澜银行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银行在股权投资时代里面提供了大量资金,还好,现在银行的经营思路非常好的是,不再一味组一个团队,而是要集中我们这些人,银行愿意给我们付管理费,我们公司百八十号人为了银行拼命干。蒋行长说我们要投智能制造了,我们就为蒋行长找智能制造项目。蒋行长说在王总指导下我们要去布局母基金,我们就积极做大类资产配置的事情,所以我们的事情就是用我们的专业度去服务好这些资金,所以这个时代就是取决于我们现在有更多的钱了。

 

这里有份数据,我们银行管理从2012年134万亿到现在的218万亿,私募是从1万亿到了10万亿,这个钱是真正来了这么多钱吗?不是,是私募管理能力的提升,只是从管理1万亿到管理10万亿,只是人民币的搬运工,并不生产钱。 所以过程当中我们看到这个数据,说明我们行业规模同步突进时,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即真正的投资者,但不负责具体经营)趋向于职业化。LP和老婆两个字的简写是一样的,因为LP都跟老婆一样,是真爱。LP给我们的支持也是从高净值客户对我们不管不问的,钱投给你,你让我在一段时间内赚钱就可以了,现在银行这类资金进来的就是职业化。职业化也分几个阶段,开始要充分参与投决,最好把钱管在手里,有一种讲法叫做银行非常不放心,他要一票否决权,但过程当中发现票投下去很难投,慢慢需要一个观察员,这也经历了一些过程。但这些过程背后都说明银行在这件事上是职业化的,是非常理性,是全程参与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我们愿意为银行所用,也看到银行体系下对于人才的重视,它将来或许还是会自己去做的,而且它还会比我们做得还好。第二个角度,我们PE里面也经历了三轮浪潮,在座各位都是银行系的,我们三轮浪潮里面的特点,2008年之前以美元基金为主的一批,最早做股权投资的人,这批人抱着雄心壮志来,钱不好募,但也投了很多很好的项目。

 

2008年之前,如果你是一个PE投资者,大家都不知道PE是干嘛的,都不知道PE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2008年到2014年之间,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银行出来的人自己创业做PE,于是进入了一个全民PE时代,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恰当的说法。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涌现出了一批投资人,他确实很有能力,也不按照套路出牌,以前老师傅的做法,2008年资深的投资人就被他们打死。

 

2014年到2017年,我们PE行业也经历了一次洗牌,过程当中除了我们整个行业背景下的强监管之外,我们对于全民对投资这件事的认识,包括资产端、项目方对整个投资市场的认知,也是需要我们科学化,需要非常理性地看待这个市场。所以就有了我们第三个格局,前后分化、头部集中。头部集中最典型的特点就是1%和2%左右的头部机构投资了行业内90%的优质项目,管理了50%的资金创造了真正的价值。好机构管了更多的钱,新创业机构存在资金压力,我们募投管退第一步就是募。但好在市场永远在培育新兵,大型资产、母基金、政府基金都愿意接受老兵新团队,开放的程度才会孕育了市场有更大的前景。

 

除了我们私募之外,包括银行业都出现了各种“去”,各种“监管”,银行表内资产银行资产规模这么大,“去”哪里?讲股权投资,最终还是落实在需要有优质的资产,市面上项目非常多,好的项目非常少,需要火眼金睛。所以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3点睡觉,8点起床的人来做这个行业,确实是个体力活。

 

我每年要飞200多趟,在机场的时间比在家里面还多,我太太经常讲,你最好搬到机场去住,不要影响我们家里人休息。我也是机场延误险最痛恨的客户,我在阿里巴巴淘宝下面的保险公司里面买了一个延误险,我续保的时候他拒保我了,因为他提供了一个保险是保六次保障,没想到有一个人一周就把六次飞完了,而且一周延误了5次。所以就拒保了。

 

所以现在这个市场,除了勤奋之外,我们做PE的真的没有什么还可以拿出来的法宝。

 

银行做PE,结合着去年热门话题,银行做PE,真的是野蛮人来了。企业发展三个阶段里,就像上一道菜,吃一道鱼。其实我们只是吃了鱼头,鱼头都是坐在主宾位置上吃的,我请客坐在主宾上都非常痛苦,因为鱼头确实不怎么好吃。

 

第二就是鱼肚,其实企业的成熟期,鱼身是谁吃的?就是银行在做的,我们做过一个统计,股权入手赚到的钱相比我们股债联动共同赚到的钱,股权只占了40%都不到,所以大钱要放在后面慢慢赚。

 

我这里面举了两个银行,没有写上海银行,因为这两个银行的例子都挺老的了。浦发银行提出了七个字,并且现在在打造的生态圈,我们也参与了浦发和招商银行的资金,也做了Pre-IPO策略的资金,银行从股权入手的目的还是在于一鱼多吃,还是在于看重鱼身。我们管理资产的时候,真正看好股权市场是个入手,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真正要把私募机构和银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是说银行的钱要全部变成找一个私募机构来,比如你看重我,你可以把我请到上海银行来做,但我在盈科资本做的事情,在上海银行体系下未必能做得一模一样的好,所以用好私募机构是很关键的。所以企业成长期我罗列了一下,按照银行的做法,投行、私行业务里,整个过程中投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后面可做的事情还非常多。

 

业务聚焦点里面,除了股权投资,还有很多标准化资产配置,还有并购服务。银行进入并购服务是非常好的资产配置方式,当然了,还有我们传统的债权服务。构建生态系统过程中,股权是入口,盈科资本我们更多和企业上市打交道,银行做股权投资过程当中就是把了第一道关,优良项目投了之后,你能抢到这么多上市公司,你成为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东之后未来可以做的业务。创新和传统业务在银行都是齐头并进的,做股权这个创新业务的同时,又能带来债权投资的传统业务,这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银行投行部老总跟我们合作以后都挺有意思的,传统靠关系拉到的单子不牢固,靠股权拿进来的项目才是真正能够服务到最后的。

 

我列了几个标题,我们PE和银行合作的新模式里,路曼曼其修远兮,应该找个伙伴一起求索。我们上海银行已经下好决心,并且已经上了车,走好了一段。但同业里面,是不是还没下决心,还不赶紧上股权投资的车?对啊,因为有很多困难,怎么能够合规?关键在于你想不想下决心,就像我们投资的企业,我们有一个已经上市的企业,那个企业我们投资了他六年半,现在我们已经退出了。这个企业本来三年半我们就可以退出,没有下定决心。

 

申报材料前一天跟董秘说,上市材料拿来我看一下,材料在北京做好了,拿过来看看意味着错过了申报期,于是一错过,经历了IPO暂停,一暂停就经历了好几年。这就是跟下决心有很大关系。

 

银行难道还准备单打独斗,还准备再做个团队吗?现在各个银行大佬都非常聪明,我们团队也是唯私募机构于银行所用,也不再做官督官办的事,不仅官督民办,而且还要交给私募机构去办,把我们这些人用好。

 

一路同行,选谁最好?选每一个阶段之王,选这些赛道里做得最好的。VC也可以涉及,早期的PE,A轮、C轮、Pre-IPO也能投,并不是我做了一个Pre-IPO机构,我就叫Pre-IPO是银行最好的投资策略。选择一个合作伙伴就是要专注,把这个阶段做得最好。

 

龙头的发展机遇要远远大于跟随者,我们投不进去我们就观望。

 

最后就是爱情虽然美,能不能白头到老?往往银行跟PE机构合作时难度不在于开始,不是在于能不能共苦,投资进去,两年、三年都没有任何退出机会,这个基金的流动性也不好,银行决策行长要承担很大的经营压力,这些困难都能克服,关键是能不能同甘?能不能把项目转化成后续的产出?不能因为赚了一点钱就急于退出。解禁期为了三五块钱的差价而起争执,其实大钱都在后面。所以我觉得,选好了合作伙伴,磨合好之后,我们的策略不在多,而在深。

 

选赛道之王的同时,选择深的合作伙伴,有业务基础的,可以多做些业务。选择了上市伙伴,你就可以做上市伙伴,你做这些就缺少了磨合的过程,一定会顺利很多。

 

最后花一点点时间说说盈科资本。盈科资本在国内专注做Pre-IPO,我们2010年成立到现在七年,我们觉得有几个特点。第一,我们股东结构还是私募机构里比较不错的,我们核心团队,包括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50%不到的股权。我们上市公司有4家,也有国资,也有竞争机构,治理结构也促进了我们业务的蓬勃发展,我们管了40多支基金,管理规模大概在200亿左右,这200亿的钱里面90%多数都是银行、险资等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占比只在3%左右。整个团队都是投行性团队,会计师、律师、券商、保贷人员所构成。

 

过去我们投了150多家项目,其中13家成功上市,在位排队24家。今年年底将会达到50家,今年4季度申报完成之后,全市场每10家项目排队都有一家是盈科资本投的,我们连续6年LRR收益是41%,这是我们自己做资产证券化时的数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创投里面我们去年排第18。我们主要投资策略是Pre-IPO,没有严格的行业限制,但在做上市后服务的时候,我们自己归纳了一下,我们还是围绕着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科技消费升级这几个板块来做。

 

盈科资本在做Pre-IPO投资的时候有两点可以稍微介绍一下,一个是我们上市工厂模式,我们尽可能把投资流水线化。投资这个靠人的行为切分成不同模块,避免早期投资的投资人需要一个人揽项目,去尽调,有很大的主观性,我们有承揽承做两条线,我们首创了“内核委员会”。过往跟银行合作,到了银行基金投决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到投决会毙掉的案例,因为我们前面有沟通机制。我们不是幸运儿,是靠扎实的机制确保我们目前没有出现过一例本金损失的投资。但我们内部没有定性项目的失败是以IPO没有成功,定性为投资项目失败的,我们基金通过组合策略,基金未达到失败,或者我们保证本金了。

 

投后管理只有一条,我们做好上市公司同时,做好上市后服务。我们跟7家上市公司做了9个并购基金,同时我们今年也参与了6只政府产业基金里面上市引导基金工作。这些基金策略主要靠资产端带动,就是项目端。

 

最后简单讲一下我们对于IPO的展望。整体来看两个数据大家就非常清楚。2016年我们发展227家,2017年上半年已经做了246家。做IPO不是做一二级市场的套利,需要有产业,需要好的布局,需要有好的团队去做,我们也希望这个团队为我们上海银行所用,我们也希望用我们的专业度,为后续IPO市场服务。

 

希望大家到我们公司坐一坐,感谢蒋行长搭台让我们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共同做好股权投资,就像今天这个主题一样,我们要“拥抱股权、智拓资本”,那就让我们共同拥抱股权投资,愿它的明天更美好。

微信扫


Share